联系人: | 杨经理 |
电 话: | 0317-7696987 |
传 真: | 杨经理 |
邮 编: | 061600 |
邮 箱: | 1002168888@qq.com |
服务热线: | 0317-7696987 |
近年来,随着医保控费、国家集采等国家一系列医改政策的深入推进,短期内对医药行业的发展带来较大压力。但是从中长期来看,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医疗保险体系的逐渐完善、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人们健康意识的慢慢地加强以及医疗刚性支出迅速增加,医药行业的需求仍将保持持续增长。根据Frost&Sullivan统计,2016年至2019年,我们国家医药市场整体复合年增长率达到7.1%,预计到2025年,我们国家医药市场规模将达到22,873亿元,2020-2025年复合年增长率达到9.6%。未来医药行业集中度将逐步提升,成为行业结构性成长的最重要的驱动力,具有品种优势,规模优势,资金优势的药企将是行业变化的受益者。
医保改革、带量采购等政策加快仿制药降价速度,倒逼医药企业选择创新研发道路。根据国内政策导向,传统药企向创新转型成为势不可挡的大趋势。创新药的研发回报周期漫长,放眼当下,传统药企仍要通过仿制药稳住基本盘。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显示,医生开出的处方药里仿制药占85.5%,却只花了12%的医药费用支出。随着慢慢的变多的重磅创新药专利到期,仿制药凭借其价格上的优势,需求量将有增无减。
目前中国仿制药行业大而不强,药品质量差异较大,2016年以来,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持续推进,深刻影响仿制药格局。2020年2月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要求做好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受理与审评,通过完善医保支付标准和药品招标采购机制,支持优质仿制药研发和使用,促进仿制药替代。逐渐完备的行业政策有益于提高行业标准与药品质量安全水平,为优质制药企业的经营创造了健康、良好的环境与体制保障。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将获得多方面的政策鼓励,包括在招标采购中可与原研药同组竞争,加速替代原研药。
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发展,国民可支配收入、医疗健康需求持续不断的增加以及产业政策的助力,我们国家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自2013年起就逐渐扩大,多年来始终呈现快速地增长。据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医疗器械分会数据,2020年我们国家医疗器械销售规模达到7,721亿元,同比增长21.8%,较2005年增长21.87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2.85%,远超过世界中等水准。目前国产医疗器械市场仍比较分散,行业集中度较低;产品集中于低端领域,高端产品仍以进口为主,仍有较大结构调整空间。
随着国家对药物安全性要求的提高,药用包装材料行业迎来巨大的市场空间。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公布的数据,2021年我国药用包装材料行业市场规模为1,358.6亿元,同比增长16%。全球药用包装材料行业集中度较高,发达国家企业占据了行业主要市场占有率,其产品品种类型、技术水平、研发实力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2015年,国家推出关联审批制度,药用包装材料的质量发展要求达到药品本身质量同等水平,药用包装材料行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得到非常明显提高。关联审批制度弱化前置审批、强化事后监管,强调市场机制和市场门槛,将促使药企更看重对药包材产品质量的把控,选择质量稳定的优质药包材企业合作,加速药包材行业的优胜劣汰。
(5)伴随着医保控费、带量采购和限输限抗的影响,大输液行业头部公司竞争加剧
大输液为中国医药工业的五大制剂之一,是医疗机构使用最普遍的药品制剂,市场需求量大,销量稳定。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仅能生产几亿瓶,发展到2013年,产量约为134亿瓶(袋),变成全球第一。2008-2016年,我国大输液消费量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2016年约为113亿瓶。随后几年,受“限抗令”、“限输令”等政策及国内大环境影响,消费量逐步下滑。但是,日益加深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依旧为我国大输液行业带来较大的需求。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预测,未来几年,大输液行业消费规模将呈缓慢增长态势,到2025年,消费量将达到约117亿瓶(袋)。
在医保控费、带量采购、限输限抗限辅、门诊限挂背景下,整个大输液市场的总体市场容量有所缩减,面对同质化水平高的行业现状,企业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大输液行业的行业集中度正在提高。
目前,慢性肾脏疾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社会问题。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是目前临床常用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其中,腹膜透析液主要治疗终末期肾病(肾功能衰竭,俗称“尿毒症”),是早期透析的最佳选择,能够最大限度保护患者残余肾功能。治疗原理是将腹膜透析液灌注至人体的腹腔,以人体腹膜为半透膜,腹膜毛细血管与透析液之间进行水和溶质的交换,通过溶质浓度梯度差可使血液中尿毒物质从透析液中清除,并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代替了肾脏的部分功能。腹膜透析相比血液透析更符合中国国情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它具有安全、有效、简单易操作、易于管理、价格低等优势,因此得到国家政策层面上的积极推广。
近年,可居家操作的腹膜透析液便利性凸显,多数有透析需求的肾病患者选择使用腹膜透析液居家治疗。随国家对终末期肾病的重视,以及大病医保的“全覆盖”,腹膜透析液的市场得到进一步释放。
医药行业具有高投入、高技术壁垒、高研发周期、高质量要求、受政策影响大的特性,对生产制备技术水平和研发创新有较高要求。在研发创新方面,药物研发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才,并经过较长研发周期才有机会成功研发一款药物;在生产制备技术方面,药品生产要严格按照GMP规范进行,对生产环境控制、设备验证、工艺流程、现场管理以及质量控制要求比较高;我国对于医药行业的监管较为严格,医药改革和医疗卫生保障等政策对医药行业的影响较大。长久来看,医药行业周期性特征并不突出。
2022年1月30日,国家发布《“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出,推动创新药和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化与应用,调动企业组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积极性,支持企业对基本药物、小品种药等开展一致性评价,依托原料药基础,促进原料药产业向更高价值链延伸,打造“原料药+制剂”一体化优势。
2022年5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从加快构建有序的就医和诊疗新格局、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着力增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医药卫生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出4个方面21项重点任务。对于药品方面的重点任务,明确将扩大采购范围,强化药品供应保障能力。一方面,对国家组织采购以外用量大、采购金额高的药品耗材,指导各省份至少各实施或参与联盟采购实施1次集中带量采购,提高药品、高值医用耗材网采率。另一方面,健全药品协同监测机制,强化药品短缺分级应对,加强小品种药(短缺药)集中生产基地建设。
2022年5月9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开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意见。征求意见稿新增了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供应保障专章,细化持有人资质、境内代理人的指定与变更、应履行义务等要求,明确了持有人在药品生产和经营环节的管理义务,压实持有人主体责任。
2022年6月29日,《2022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及相关文件正式公布,标志着新版医保目录调整工作真正开始启动,2022年医保谈判真正开始。2023年1月8日,2022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谈判工作正式结束。2023年1月18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2年)》正式对外发布,公司及全资子公司产品碳酸氢钠林格注射液和复合磷酸氢钾注射液被新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2年)》。未来,国家将逐步加强对医疗机构临床用药管理,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使用,提高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在医疗机构的合理使用水平。
2022年11月30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实施药品注册申请电子申报的公告》,公告自2023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自实施之日起,申请人采用药品电子通用技术文档(eCTD)做申报的,无需再提交纸质申报资料。公告旨在以电子申报全面替代纸质申报,进一步提升审评审批效率。公告的出台标志着药品注册申报的全面电子化,也表明全面无纸化已成为大势所趋,这对药企信息化建设水平和数据规范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公开披露》中的“医疗器械业务”的披露要求
华仁药业创建于1998年5月,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以精麻科、呼吸科、肾科、治疗性大容量制剂、医疗器械等产品为主线,以基础输液、大健康产品为两翼,原料药、制剂、医药包材、医疗器械等板块全面协同发展的国有控股医药健康产业集团,药品剂型涵盖大容量注射剂、水针剂、片剂、胶囊剂、散剂、颗粒剂等。公司是山东省应急储备定点输液生产企业,多次入围“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中国化药企业百强”,腹膜透析液产品成功入选国家卫生部腹膜透析示范及推广项目和“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21年8月,公司全资子公司西安曲江华仁药业有限公司以自有资金收购西安恒聚星医药有限公司暨安徽恒星制药有限公司100%股权,公司业务领域从大输液、肾科领域向呼吸科、精麻科领域拓展,药品剂型从大容量拓宽到小容量注射剂、片剂、胶囊剂、散剂、颗粒剂等多种剂型,品种和剂型加强完善,并实现“原料+制剂+包材”的一体化发展。目前,公司已拥有青岛、日照、孝感、浦北、合肥五大生产基地。凭借成熟的供应链整合能力、精细化的成本控制体系、完善的质量管理,公司产品被客户广泛接受和认可,产品成功进入全国30多个省市,“仁”牌商标是中国驰名商标。
公司专注于非PVC软袋、直立式软袋、塑瓶、玻瓶大输液的研发、生产、销售,根据用途包括基础输液、血容量扩充剂、血液净化类、抗感染类、循环系统类、止血类、神经系统类、抗肝炎及肝炎辅助类等系列新产品。2020年,公司完成广西裕源药业有限公司、浦北县新科药品包装有限公司100%股权收购,快速补齐公司的大输液品种和品规,广西裕源药业的直立式软袋、塑瓶与单位现在有品种和产线相互结合,形成输液产品高中低档全覆盖的产品结构。目前公司大输液产品的包装形式已涵盖非PVC软袋、直立式软袋、玻瓶、塑瓶等。
非PVC软袋产品:公司生产的非PVC软袋双管双阀输液产品,采用第三代全密闭式包装形式,不需导入外界空气,可有效解决污染问题。由于双管双阀、隔绝空气及专口专用,有效杜绝交叉感染的特性,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直立式软袋产品:公司全资子公司广西裕源药业的“直立式聚丙烯输液软袋生产的基本工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直立式软袋将瓶装输液能直立摆放与袋装输液能自排的优点合二为一,且生产所带来的成本较低。因袋体柔软,在输液过程具有自排功能,无需开放空气通路,袋体可在气压作用下回缩,压迫药液滴出,避免形成空气回路,降低了二次污染的几率,临床使用更安全,且能直立摆放,更符合医护人员的操作习惯,临床使用更加方便。
腹膜透析液主要治疗终末期肾病(肾功能衰竭,俗称“尿毒症”),是早期透析的最佳选择,能够最大限度保护患者残余肾功能。治疗原理是将腹膜透析液灌注至人体的腹腔,以人体腹膜为半透膜,腹膜毛细血管与透析液之间进行水和溶质的交换,通过溶质浓度梯度差可使血液中尿毒物质从透析液中清除,并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代替了肾脏的部分功能。
公司腹膜透析液产品是继大输液以来又一大战略性品种,是国内首家上市的非PVC包装的腹膜透析产品。公司目前已取得腹膜透析液、低钙腹膜透析液共计23个品规的腹膜透析液药品批准文号。其中,低钙腹膜透析液(乳酸盐-G1.76%)及低钙腹膜透析液(乳酸盐-G2.55%)同时含有乳酸盐及少量的碳酸氢盐,是采用有弱焊隔层的双室软袋包装的中性pH腹膜透析液,使用前混合,混合后药液呈生理性pH值,根据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相较于传统腹膜透析液,具有保留残余肾功能、保护腹膜功能、改善灌入痛等优势,将为腹膜透析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陈香美主导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华仁腹膜透析液与市场某同种类型的产品进行前瞻、随机、平行对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中期试验结果表明华仁药业非PVC腹膜透析液超滤效果更优。公司依托非PVC包材形式以及超滤效果优势,加强学术推广和医患宣贯,扩大市场影响力;通过自主开发的形式把控终端,增加患者粘性;同时把握分级诊疗、三级集采、医保政策完善的契机,使销售渠道进一步下沉,提高市场占有率。
2021年8月,公司通过现金收购方式间接取得安徽恒星制药有限公司100%股权,安徽恒星制药主要布局呼吸科、精麻科,拥有多索茶碱注射液、复合磷酸氢钾注射液、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地喹氯铵含片、枸橼酸注射液、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等20个品规的制剂批准文号,以及喷他佐辛、多索茶碱、地喹氯铵、盐酸乐卡地平、阿加曲班、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硫酸特布他林等11个原料药的备案登记,其中8个原料药品种已通过CDE技术审评。其中:呼吸科产品多索茶碱注射液(10ml∶0.1g)已通过一致性评价并已中标第四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定优势;精麻领域产品枸橼酸注射液(3ml∶60mg;1ml∶20mg)已取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药品注册证书,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地喹氯铵原料药通过CDE技术审评,是国内第2家通过地喹氯铵原料药CDE技术审评的企业。此外,安徽恒星制药在精麻药领域积累了大量的核心技术。报告期内,安徽恒星制药喷他佐辛原料药通过CDE技术审评,是国内第2家通过喷他佐辛原料药CDE技术审评的企业。喷他佐辛注射液上市申请获得CDE受理,是国内首家以新注册分类申报喷他佐辛注射液上市的企业。由于精麻药品具有较强的成瘾性,国家对精麻药品企业管制严格,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可生产二类原料药的定点生产企业50家,安徽恒星制药是二类原料药的定点生产企业之一。
医疗器械方面,公司全资子公司青岛华仁医疗用品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销售医疗器械产品,包括穿刺器、切口牵开保护器等用于外科手术、能够解放医生双手的一次性高值医疗耗材及碘伏帽等腹膜透析液配套产品,拥有“卓医卫”外科手术通路系列、“胜路安”护理系列、“仁”字腹膜透析系列等医疗器械高值耗材产品,以及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防护口罩、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等医疗防护用品。
医用包材方面,青岛工厂自主生产与大容量制剂配套的包材产品,包括非PVC三层共挤包装膜、丁基橡胶产品(胶塞)及注塑包材等,以及各种规格自封袋、缠绕膜、气泡膜、印刷膜产品,其中胶塞系列产品远销国内外。日照工厂积极推进转型升级,以纸板纸箱、塑料包装及填充物的研产销为重点,打造全方位专业绿色包装创新中心及生产基地,实现包材自主可控。
公司积极布局饮料、化妆品、健康饮品等大健康产品线。饮料业务:包括电解质补充液、纯净水、大桶水、葡萄糖补水液、固体饮料等产品。其中,久源久电解质补充液由公司自行研发生产,用于补充人体水分流失、维持体内酸碱平衡及电解质平衡。化妆品业务:名济堂化妆品是子公司湖北华仁同济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合作的“华仁同济联合实验室”研制,主打医学科学护肤,目前主要产品有胶原蛋白睡眠面膜、小分子胶原蛋白水、维生素E水润霜、极光晚安精华液、维生素E乳、防晒乳等。健康饮品:报告期内,子公司湖北华仁同济开发并由“华仁同济联合实验室”技术支持的“华仁同济燕窝胶原三肽饮”上市,进一步丰富了公司的大健康产品线、医药商业流通板块
医药商业流通业务范围涵盖药品、医疗器械、医药原料等,现经营药品、医药原料3000余种,医疗器械1000余种,主要面向为全国三甲、二甲医院及全国药品、药材经营企业等开展药品、医疗器械、医药原料等批发业务。
采购模式:公司原材料实行集中采购管理,各生产单元所需主要原材料由总部统一负责采购,整合需求用量,确定战略合作供应商,集中谈判价格,保证公司生产经营工作的正常进行。采购部门按照公司预算管理要求,制定年度原料采购计划和采购策略,并每月根据生产需要和市场情况及时调整采购计划。对供应商建立准入制度,建立合格物料供应商库,选择具备供货能力、质量管理体系完备、管理规范的生产企业作为公司的合作伙伴,并定期进行现场质量审计,确保供应商的生产质量体系符合公司产品要求。物料建立严格的验收入库管理制度,检验合格方可投入生产使用。生产模式:公司采取以销定产模式组织生产。各生产基地严格按照GMP的要求组织生产,将GMP标准作为所有创新管理和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的基础,在采购、研发、生产、质量、设备管理、运输等方面全面执行;在药品的整个制造过程中,质量管理部门对原料、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成品进行全程检测及监控,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销售模式:公司的产品销售模式包括直供医院模式和经销代理模式。公司直接参与国家、省级、地市的药品集采并中标后,对于直供医院模式,由公司直接与医院签订销售合同,并负责产品的配送或委托配送公司完成配送;对于经销代理模式,公司向经销商销售产品后再由经销商销售至医疗机构及零售终端。
1)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进营销转型,加快核心产品、核心团队、核心客户建设,实行销售人员分类分级管理;进一步加强市场准入和产品挂网,积极参加国家、省级、地市级三级集采,报告期内公司基础输液中标黑龙江省集采并于2022年6月底开始执行;同时实施精细化招商,稳定存量的同时积极开拓增量客户,实现公司自产产品的销售量稳中有升。2022年,公司整体实现药品销售5.09亿瓶(袋/支),较上年同期增长31.25%。2)2021年8月,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西安曲江华仁药业有限公司收购西安恒聚星医药有限公司100%股权,间接持有安徽恒星制药有限公司100%股权,并于2021年8月起纳入合并报表,与上年同期相比,报告期内贡献了部分利润。3)公司子公司青岛华仁医药有限公司与胶州市九龙街道办事处签订《胶州市上合示范区拓展区国有土地上非住宅房屋搬迁补偿协议书》。胶州市因统一城市建设规划需要,拟对原九龙镇驻地片区范围内的非住宅房屋实施搬迁,青岛医药胶州仓库涵盖在上述范围内。报告期内,搬迁事项已完成,上述搬迁补偿事项为公司贡献了部分利润。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药品、生物制品业务”的披露要求
公司秉承“质量-生命”的质量理念,将GMP标准作为所有创新管理和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的基础,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对人员、设备、仪器、工艺方法、环境等进行全方位的验证、管理和控制,实现从采购、生产、设备管理、仓储运输到临床调配、用户使用的全程质量跟踪,保证质量体系的完整性。评价大输液产品质量的主要指标包括细菌内毒素、不溶性微粒的数量等,公司大输液产品细菌内毒素和不溶性微粒标准高于《中国药典》规定,行业领先。
公司推出的腹膜透析液是国内首家批量上市的非PVC包装产品,成功入选国家卫生部腹膜透析示范及推广项目和“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不含增塑剂,产品质量稳定,超滤水平高于市场同类产品。
深耕输液领域二十四年,公司通过积极创新、严格质量管理和生产管理、完善客户服务等措施,凭借长期稳定的产品质量,“华仁”品牌得到客户的高度认可,在非PVC软袋输液和腹膜透析液市场树立了较好的品牌形象,为公司在全国各地的招投标工作以及中标后的后续营销工作奠定了基础。报告期内,公司再次入选中国医药工业百强,并荣获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山东省品质鲁药建设示范企业、山东省制造业类高端品牌培育企业、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状、新一代“青岛金花”培育企业、崂山区生物医药健康产业链链主企业、崂山区优秀企业家等荣誉。
公司作为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以医药、大健康、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为主的现代化医药健康产业集团,经过多年经营积累建立了聚焦肾科、呼吸科、精神科、麻醉科及大容量制剂等领域共102个品种214个品规的产品体系。
公司是国内注射液剂型、品种、品规最全的企业之一,公司一直专注于大输液产品,目前公司大输液产品的包装形式已涵盖非PVC软袋、直立式软袋、玻瓶、塑瓶等。其中,非PVC软袋定位于国内高端输液市场,公司在此领域潜心耕耘,积累了一定的技术优势和专业化经营优势。
公司生产的非PVC软袋双管双阀输液产品,采用第三代全密闭式包装形式,不需导入外界空气,可有效解决污染问题。由于双管双阀、隔绝空气及专口专用,有效杜绝交叉感染的特性,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公司全资子公司广西裕源药业的“直立式聚丙烯输液软袋生产工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直立式软袋将瓶装输液能直立摆放与袋装输液能自排的优点合二为一,且生产成本较低。因袋体柔软,在输液过程具有自排功能,无需开放空气通路,袋体可在气压作用下回缩,压迫药液滴出,避免形成空气回路,降低了二次污染的几率,临床使用更加安全,且能直立摆放,更加符合医护人员的操作习惯,临床使用更加方便。
公司全资子公司安徽恒星制药在呼吸科与精麻科已布局多年,研发管线较为丰富,拥有多索茶碱注射液、复合磷酸氢钾注射液、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地喹氯铵含片、枸橼酸注射液、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等20个品规的制剂批准文号,以及喷他佐辛、多索茶碱、地喹氯铵、盐酸乐卡地平、阿加曲班、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硫酸特布他林等11个原料药的备案登记,其中8个原料药品种已通过CDE技术审评。通过收购安徽恒星制药,公司业务领域从大输液、肾科领域向呼吸科、精麻科领域拓展,药品剂型从大容量拓宽到小容量注射剂、片剂、胶囊剂、散剂、颗粒剂等多种剂型,品种和剂型进一步完善,并实现“原料+制剂”的一体化发展。
公司具有稳定的自营销售团队和销售网络,建立了完善的销售体系和销售布局。公司加强对商业渠道客户的筛选,优选信用良好、终端资源和把控能力强的商业客户,进行了渠道归拢。报告期内,进一步落实产品经理负责制,积极推进营销转型,加快核心产品、核心客户、核心团队的建设,加快精细化招商,实施客户分类管理,借助首代、合伙人在市场准入、医院开发和上量方面的优势开展专业化、合规化合作,建立统一战线,打通业务链条,提高终端把控力。目前,公司产品已经成功进入全国30多个省市,非PVC软袋输液市场占有率居前列,腹膜透析液在国产品牌中,市场占有率第一。
2022年,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各类生产要素成本上涨,同时,国家医药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国家及地方各级集采常态化并不断升级。公司积极克服宏观环境带来的困难和影响,确保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保障产品稳定供应。同时,公司不断加强核心产品、核心团队、核心客户建设,积极参与国家、省级、地市级三级集采,加强市场准入,实施精细化招商,稳定存量的同时积极开拓增量客户,实现公司自产药品销售量和销售收入稳中有升。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1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7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6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1.4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27%,实现净利润率11.20%,较上年同期增长2.61个百分点。2022年,公司整体实现药品销售5.09亿瓶(袋/支),较上年同期增长31.25%。其中,公司腹膜透析液产品销量1412.52万袋,同比增长24.35%;治疗性制剂产品销量2485.97万瓶(袋/支),同比增长104.28%;基础输液产品销量4.7亿瓶(袋),同比增长29.02%。2019-2022年,公司净利润实现年复合增长率41.56%,净利润率实现年复合增长率37.98%,人均劳效实现年复合增长率5.57%。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公司积极组织“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系列活动及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题培训,充分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公司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以党建引领企业发展,疫情期间,全体党员、积极分子在防疫物资生产、药品运输发货及核酸检测志愿服务中,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使命与担当。2022年,公司荣获“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状”。
报告期内,公司以产品力建设为核心,聚焦呼吸科、肾科、精麻科等领域,以及大容量制剂、医疗器械、防护产品线等,以国家集采品种、一致性评价品种为重点方向,推动高附加值、高技术壁垒的原料药、药品、医疗器械等产品的研发,夯实公司“原料+制剂+包材”一体化发展战略。
报告期内,公司喷他佐辛原料药通过CDE技术审评,是国内第2家通过喷他佐辛原料药CDE技术审评的企业;地喹氯铵原料药通过CDE技术审评,是国内第2家通过地喹氯铵原料药技术审评的企业;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取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药品注册证书(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是国内第2家获批的企业;枸橼酸注射液补充规格(1ml:20mg)取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药品注册证书(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低钙腹膜透析液(乳酸盐-G1.76%)和低钙腹膜透析液(乳酸盐-G2.55%)取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药品注册证书(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
截至目前,公司共38个品种进入国家医保目录。报告期内,公司产品“低钙腹膜透析液(乳酸盐-G1.76%)”和“低钙腹膜透析液(乳酸盐-G2.55%)”及公司全资子公司安徽恒星制药有限公司产品“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取得国家药
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药品注册证书,以上产品均为医保甲类品种;同时,2023年1月18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2年)》正式发布,公司产品碳酸氢钠林格注射液及公司全资子公司安徽恒星制药有限公司产品复合磷酸氢钾注射液被新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2年)》。
1)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进营销转型,加快核心产品、核心客户、核心团队建设,实行销售人员分类分级管理,以新思想、新方法、新面貌,迎接新一轮医药体制改革和行业发展周期。2)新设立产品管理部,下设输液、新药、腹透、器械、防护产品经理,落实产品经理负责制,加强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成立恒星营销中心、裕源营销中心、山东工厂营销中心,加快产销研一体化转型落地及基地建设。3)进一步加强市场准入和产品挂网,积极参加国家、省级、地市级三级集采,其中:药品方面,基础输液中标黑龙江省集采,基础输液、腹膜透析液等中标广东联盟集采,血液滤过置换基础液、混合糖电解质注射液独家中标河北省集采;医疗器械方面,一次性切口牵开固定器(装置)产品中标鲁晋冀豫联盟高值医用耗材集采,一次性套管穿刺器中标河北省集采。4)加快推进精细化招商,稳定存量的同时积极开拓增量客户,2022年,公司整体实现药品销售5.09亿瓶(袋/支),较上年同期增长31.25%,销售收入稳中有升。
1)报告期内,公司对各工厂持续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强化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主体责任,规范和完善风险管控的制度、标准和流程,开展安全宣教、应急演练、隐患排查等一系列安全生产专项治理活动。2)持续推进全面质量管控,从研发、采购、生产、物流、市场等各环节实行闭环管理,报告期内顺利通过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各项飞检及认证检查工作。3)各工厂实施设备升级改造,通过优化生产模式,提高产能利用率,降低成本,提质增效。其中,青岛工厂完成拐角贴码、在线检漏、装箱扩容、网链改造、外包膜工艺技改等技改项目,进一步提升良品率,降低物耗成本。裕源工厂完成吹瓶机提速增量、自动装箱改造等技改项目,降低劳动强度,节约能源,提质增产。日照工厂完成腹膜透析液热转印膜变更、清洗时间优化、灭菌时间调整等多项技改项目,降本增效,同时通过新增原料供应商,降低原料成本。
报告期内,公司加强对广西裕源药业和安徽恒星制药的并购整合,从人力、财务、内控、业务等方面加快融合,充分发挥协同效应。业务方面,对公司原有产品与广西裕源药业、安徽恒星制药产品做渠道融合,加快市场准入和全国挂网,充分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人力方面,在保持原有团队稳定性的基础上,加强双方团队的融合;财务方面,加强子公司财务管理,充分发挥上市公司融资优势,优化贷款结构,降低贷款成本;内控方面,对子公司合同等进行规范,进一步加强规范运作、合规经营,有效防范经营风险。
1)公司按照上市公司法律法规和国有控股企业的监管要求,进一步完善合同管理、流程体系、制度建设,确保公司业务和风险管控有章可循,有据可依。2)不断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加强三会规范运作,优化投资者关系管理。3)紧紧围绕公司战略发展方向,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加快财务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管理精细化水平和工作效率。4)进一步优化人员配置,进行岗位梳理,以岗定编,组织轮岗学习、联合生产,提高人均劳效;进一步优化组织架构,赋能业务发展;进一步完善绩效管理体系和薪酬管理体系,完善关键岗位晋升通道;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推行全员常态化培训。5)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品牌宣传工作,做好公司网站、《华仁药业》内刊、微信公众号、OA等企业文化宣传平台建设,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2022年公司再次入选中国医药工业百强,并荣获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山东省品质鲁药建设示范企业、山东省制造业类高端品牌培育企业、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状、新一代“青岛金花”培育企业、崂山区生物医药健康产业链链主企业、崂山区优秀企业家等荣誉。
未来,公司将紧紧围绕“医药大健康”战略目标,科学规划、稳步发展,围绕核心产品、核心团队、核心客户建设,稳步推进业务转型,加快新药开发、丰富药品品种、推动产品力建设升级、形成原料+制剂+医用包材一体化发展格局,统筹基地建设,加快数字化转型,建立全产业链低成本高质量优势,加强资本运作、推进合规发展,努力成长为以精麻科、呼吸科、肾科、大容量制剂、医疗器械等产品为主线,以基础输液、大健康产品为两翼,研产销一体化推进,原料药、制剂、医疗器械、医用包材等板块全面协同发展的医药健康产业集团。
1)加强核心产品建设:迅速提升仿制药、创新药研发、注册能力,以首席科学家、产品经理为核心,打通前中后端,实现研产销一体化;以精麻科、呼吸科、肾科、治疗性大容量制剂为主线,加大投入研发高附加值、高毛利、高技术壁垒、市场前景广阔的爆款产品,推动产品力建设升级,截至目前公司在研品种15个,其中进入注册程序的品种10个;推进融合营销,提高生产组织能力和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夯实市场准入和补天窗工作,积极拥抱国家带量集采,扩大市场占有率,2023年将打造新的过亿区域、过亿产品。
2)加强核心团队建设:进一步落实产品经理负责制,明确责、权、利,以产品经理为抓手,积极推进研产销一体化发展,夯实产品线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快营销转型,加强专业化市场准入团队建设;提高销售端前瞻性、敏感性,销售网络形成蛛网架构,打造一支高灵敏度、反应快速的销售团队;加强核心团队建设,贯彻末位淘汰,建设一支思维活跃、行动敏捷、狼性精神、结果导向的铁军。
3)加快核心客户建设:加快客户管理模式升级,实施客户分类分级管理。夯实直营客户管理,完善直营渠道,做深做细并增加客户粘性,增加对终端渠道的把控力;完善合伙人制度,做深大客户,开展专业化、合规化合作,建立统一战线,打通业务链条;实施精细化招商,快速抢占市场;进一步加快电商平台建设,拓展大健康产品的线)全渠道融合发展;加强供应链采购、仓储、物流管理,对供应商、合作伙伴实行动态管理,绷紧风控红线,降低风险、增加效益、实现共赢。
国家集采对医药生产企业全产业链低成本高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更好地应对医药三级集采常态化趋势,公司将整合内部资源,统筹五大生产基地建设,综合提升产能利用率,建立全产业链低成本优势,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和互补优势,夯实“原料+制剂+包材”一体化发展战略。恒星工厂作为公司研发基地和高附加值小剂型仿制药基地,主要聚焦呼吸科、精麻科的“原料+制剂”一体化发展,加大研发投入,迅速提升仿制药、创新药研发、注册能力,抓住集采机遇,实现弯道超车。日照工厂打造“原料药+固体制剂”生产基地和药包材创新基地。孝感工厂进一步夯实“院企”合作模式,依托同济医院在医疗市场、医药研发方面的优势,加快以市场驱动的研发成果转化。随着国家各级集采持续推进,以及对药品、器械等监管日趋严格,对医药行业全产链低成本控制,以及医药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将立足五大工厂的全国基地布局,以及青岛、沈阳、合肥三家医药流通公司的功能定位,进一步降低全产业链低成本,提高医药配送快速响应能力,降低物流运输成本,实现生产、仓储、物流一体化,打造辐射全国的销售网络和现代物流配送体系。
公司拥有五大生产基地,遍布四省五市,公司将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力度和深度,在共同目标下构建高效执行力,形成积极向上、思想统一、正能量的企业文化氛围,打造一支思维活跃、行动敏捷、狼性精神、结果导向的团队,为企业的转型发展注入活力和动力。
对关键岗位、关键人员、关键业务进行三盘三定,识别刚性岗位,减少管理岗位、中间环节,提升人岗匹配度,提高人均劳效;继续推行全员绩效考核,以绩效考核为抓手,以结果导向为原则,完善绩效管理体系,建立可衡量、可评价的考核指标,确保绩效管理的落地及执行;建立内部赛马机制,优胜劣汰,打造一支进取、专业、高效的队伍;全面实行机长负责制,落实主体责任,提高管理效率;持续加强对关键岗位、产品经理、青年干部、专业人才的选拔、培养,加强人才梯队建设,打造一支思维活跃、行动敏感、狼性精神、结果导向的铁军。
加快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提升运营能力,优化业务流程,强化风险控制,减少运营成本。通过构建统一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对各工厂、各业务单元进行集中管控,实现研发、采购、仓储、生产、质量、销售等环节数据一体化,打通销售政策、合同、订单、发货、回款、销售流向等全流程业务数据链,降本增效,敏捷协同。
充分整合内外部资源,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资产负债率,以资本运作赋能主营业务发展。作为国有控股的上市企业,依法合规是一切工作的根本,是持续发展的基础,经济新常态下,公司将平衡经营效率与合规发展,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规避系统性风险,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并回报全体股东。
医药行业是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的行业之一,产业政策以及国家、地方性法律法规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医药行业的景气程度。同时,医药行业关系国计民生,从中长期看,伴随着国家经济的稳定增长、医疗保险体系的逐渐完善、人口老龄化程度的逐年提高,医药行业有望保持持续增长。近年来,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速推进,医保控费、集采降价等新政策密集实施,给整个医药行业带来较大的变革,市场之间的竞争也将进一步加剧,药品价格仍然存在下降压力,公司也将面临着行业政策变革带来的诸多风险。2022年1月,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推动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制度化并提速扩面,实现在化学药、生物药、中成药全方位推进集采的格局。无论是国家集采还是跨省联盟、省级集采,最终的目标是降低药品价格,控制医保支出。对公司来说,国家集采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公司将加强国家医改政策和行业发展趋势研究,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积极、主动参与国家及地方各级集采,紧抓行业变革机遇,积极进行战略转型,以新思想、新方法、新面貌,迎接新一轮医药体制改革和行业发展周期。在面临市场、价格两难情况下,公司将选择优先保市场份额的策略,以提高市场占有率为第一目标,快速提升市场份额,跑马圈地,抢占市场,全面迎接集采时代。2、收购整合风险
2021年8月,公司全资子公司西安曲江华仁药业有限公司以自有资金收购西安恒聚星医药有限公司暨安徽恒星制药有限公司100%股权,通过本次收购能够进一步丰富公司的药品品种、研发管线、药品剂型,进一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较好的协同效应。但是,受经济环境、行业政策、市场竞争、自身经营可能出现不利变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本次交易完成后整合效果能否达到预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若未来的经营情况未达预期,将存在商誉减值的风险,对公司当期损益造成不利影响。未来,公司将根据双方现有资源及业务模式、管理制度等,科学合理进行规划部署,在市场、人员、财务、企业文化、管理体系等方面进行充分整合,紧紧抓住国家集采的政策机遇,稳定存量的同时,积极开发增量客户,协同发展。同时,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推进新品种的报批、上市,不断提升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降低商誉减值风险。
第七批国家药品集采落下帷幕,药品覆盖进一步扩围,药价平均降幅48%;自2018年以来,我国已开展7批全国药品集采,共覆盖294种药品,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超50%;同时地方集采在频次增加、品类扩大的基础上,省级或跨省联盟采购渐成趋势;此外,随着医保目录更新、医保谈判机制常态化等,行业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如果公司不能在产品质量、营运效率、成本控制水平、营销网络等方面持续提升,则行业竞争导致的产品价格下降将导致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下滑,对公司盈利水平产生不利影响。公司将顺应政策导向,加快市场变化响应速度和策略应对,梳理优势品种,做好产品布局与规划,及时作出调整营销策略;同时积极探索营销转型,加强专业化市场准入团队建设;提升管理水平,持续提质增效,不断提高市场应对能力和竞争水平。
公司应收账款余额较大,占用公司资金,降低资产使用效率。为压缩应收账款,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公司对客户进行分级分类管理,筛选规模较大,信用等级良好的客户进行深入稳定合作,并对优质客户进行优先资源配置,同时严格执行信用管理政策,压缩账期,以货款回收、利润贡献的原则进行考核,对应收账款进行重点清理。
近年来,国家对药品生产标准、质量检验、产品流通等全产业链运营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同时大宗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增加了公司的成本控制难度,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为严格控制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公司通过开发新供应商、签订大宗合同锁定价格、备品备件引入带量限价采购模式等手段控制采购成本,通过技术改革创新、各产品线融合销售、各厂区统筹排产、国产化替代、自产品种替代、自产膜材原料国产替代等多种方式降低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