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 杨经理 |
电 话: | 0317-7696987 |
传 真: | 杨经理 |
邮 编: | 061600 |
邮 箱: | 1002168888@qq.com |
服务热线: | 0317-7696987 |
当巴黎奥运会进入倒计时的最后时刻,与这盛夏骄阳一样火热的运动热潮正席卷着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在江苏省苏州市,青少年体育培训丰富多样,孩子们活跃在各种体育项目的赛场上,热闹非凡;百姓运动健身热情高涨,大大小小的体育场馆宾客盈门,一位难求;科学健身指导送到家门口、工位旁,运动处方还能“私人定制”,精准守护……
当以体育作为基数,叠加教育、旅游、卫生等领域的加成系数,多元融合发展,影响力便可以呈几何级放大,充盈满泵动力,成为驱动城市快速发展、百姓幸福生活的活力引擎。
近日,苏州市市民健身中心篮球馆里热火朝天,2023—2024年度苏州市青少年校园篮球联赛总决赛正在这里进行。从小学、初中到高中,来自全市中小学最顶尖的篮球小将们在这里展开巅峰对决。
这是属于苏州孩子的竞技场,经过多年积累,逐步构建起一套完善的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据了解,苏州市体育、教育部门每年共同举办的市级青少年阳光体育联赛比赛项次逐年递增,目前已涵盖50个项目,除了传统的竞技类项目,还增设了马术、高尔夫、攀岩、滑板、街舞等一系列新兴体育项目。在市级竞赛的带动下,各县级市(区)每年也组织开展区域性青少年阳光体育联赛,年度青少年阳光体育联赛已经形成了市、县(区)、学校三级竞赛体系,每年参与其中的青少年超过15万人次。校园足球赛事体系更是搭起了“三横”(小学、初中、高中)、“五纵”(市级联赛、暑期足球赛、校际联赛、区级杯赛、俱乐部联赛)的二维体系。
初中生胡浩宇喜欢打篮球,经常和小伙伴相约去市民健身中心室内篮球馆打篮球,15元买一张半价学生票可以玩一下午。天气好的时候,他们也会到家附近的学校去打球,不仅不花钱,人少的时候还可以享受“包场待遇”——苏州体育、教育部门联手,推动学校体育设施在节假日、寒暑假“错峰”向社会公众开放,盘活了优质的体育场地资源,惠及了更多市民。为确保这项政策顺畅推行,既便于市民入校锻炼又确保安全性,符合条件的学校场地均实行规范化、预约制对外开放,市民通过手机App预约,根据学校开放的场地项目、时间段、剩余名额等情况自主选择,让这项民生工程成为一桩民心好事。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青少年,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以体育人意义重大。近年来,苏州市构建顶层设计,不断完善青少年体育发展体系,优化青少年体育发展模式,提升青少年体育发展质量,切实推动体教融合落到实处。2020年以来,苏州市先后出台《深化体教融合工作实施意见》《苏州市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明确将“青少年体育发展”列入《苏州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对体教融合工作、竞技足球水平提升、青少年足球发展扶持政策等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实施《姑苏体育人才计划实施细则》,采取引进高水平教练员、自主培养多层次体育人才等方式,为更好地推动青少年体育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在青少年运动普及的基础之上,苏州不断提升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水平。创新开展“名校办名队”,教育优质学校和优秀运动队双向奔赴,选拔、培育高水平运动人才。首届全国学青会上,由苏州市体育运动学校与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吴县中学合作培养的U16男子足球队获得公开组全国季军,诸多学子的“梦校”张家港凤凰中学女子足球队获得校园组中学冠军,均取得历史性突破。今年,苏州市体育运动学校与南京师范大学附属苏州石湖中学合作联办的女子排球队摘得全国中学生排球联赛(初中组)冠军。这一系列的成功实践,充分彰显了苏州持续深化体教融合的成果。
新时代背景下,“体教融合”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随着体教融合的深入推进,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协力,体育运动正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多元地融入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他们的“健康必修课”。在苏州市体育局、苏州市教育局联合制定的《关于加强苏州市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围绕丰富体育活动服务内容、建设后备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健全学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完善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助力青少年体育发展等方面,提出了8条具体的实施意见。
如今,在苏州,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注入青少年体育教育领域,一大批体育社会组织活跃在中小学校园中,将专业的教练、专业的运动指导送到孩子们身边,赋能体教融合,全面丰富孩子们的“体育课程表”。
今年4月14日,备受瞩目的第二届苏州马拉松在青色烟雨中嫣然启幕,2.5万名跑者奔跑在穿越千年文脉的赛道上,感受别样的江南春韵。这是一场和春天的约会,数据统计显示,来自外地的跑友占比达到了75%,大家以“跑马”为契机,在春不晚的最美时节,下一趟真江南,沉浸式感受苏州古今交融的人文魅力。
在东方水城、人间天堂的盛誉之下,苏州早已是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城市。如今,“体育+旅游”的全新演绎为这座旅游之都增添了别样的活力。
近年来,苏州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断优化,体育部门积极举办、承办了诸多国际国内的重磅赛事,同时大力丰富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不仅推动本地市民走出家门,也吸引了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运动爱好者来到苏州。赛场上拼搏、赛场下畅游,“体育+旅游”融合发展、互相搭台,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为“体育+”注入源源动能,成为拉动消费、激活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2023年,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在苏州举办,全国各地的羽球爱好者带着自己“拼手速”好不容易抢到的门票奔赴苏州,着实拉起了一波体育旅游经济——比赛举办地周边的酒店入住率堪比旅游旺季,餐饮门店大排长队,城中的园林小巷也更熙攘了一些。因为一场大赛的到来,消费市场给予了热烈的回应。苏迪曼杯吸引近10万观众现场观赛,票房总收入3400万元刷新苏杯历史,带来直接经济效益3.79亿元、间接经济效益8.85亿元。
既有美景又有美食的绝佳旅程,舒适的参赛感受,尤其是专业的赛事服务,让“苏州办”的体育赛事增添了更多吸引力。暑假伊始,多场青少年赛事在苏州燃情启幕。创办于1983年的“贝贝杯”青少年足球赛来到了第25届,这是国内举办最早的全国性青少年足球赛事,激励了无数青少年投身足球运动,范志毅、孙继海、武磊都曾参与过“贝贝杯”。今年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6支球队、300多名小球员来到苏州,当地也为小球员们热情推荐了数条经典游线,比赛之余,孩子们可以打卡江南小镇、感受非遗文化特色,来一场轻松写意的“citywalk”。
随着体育旅游产业的加速发展,苏州市体育部门推出相关政策举措,大力推进体旅融合发展,进一步激发体育和旅游市场的活力,为区域经济发展赋能添力。截至目前,苏州已建成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1个、省级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基地3个,累计打造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24个、长三角地区体育旅游精品项目10个、省级体育运动休闲小镇1个、市级体育旅游精品项目129个。通过评定示范基地、精品项目,不仅能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区域内的体旅项目共同发展,更成为苏州体旅融合发展打出的响亮品牌,吸引市民、游客主动来体验、参与其中,带动更多人加入到全民健身的行列中来。
苏州市体育局局长阙明清表示,随着百姓对于体育旅游需求的日益增长,催生出庞大的市场空间,体旅融合发展已经按下“加速键”。“我们要不断拓展‘新赛道’,让在苏州举办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自带流量’,吸引更多的人来到苏州、参与其中。”他说,“我们将进一步挖掘潜力,精心打造具有苏州特色、符合城市特质的体育旅游精品项目,以体育赛事带动旅游发展,深入推进体旅融合发展。”
人民健康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全民健身的开展,正是推动健康关口前移,实现从“被动治病”到“主动健康”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参与健身运动的老百姓越来越多,对科学健身指导的需求也愈加旺盛。近年来,苏州市体育局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以推动全民健身发展、指导群众科学健身、提高群众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聚焦“不会健身、不敢健身、健身伤身、难以坚持”的痛点难点,加强统筹协调,推进体卫融合,逐步实现健身服务的精细化、专业化、常态化,探索构建较为完善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网络。
为了让广大群众科学健身、乐享健康,自2014年开始,苏州市体育局连续10年开展科学健身“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社区、进乡村、进特需人群”志愿服务配送活动,成立“百师团”,以“你点我送”的形式进行精准配送服务,累计开展公益课程超3万课时,该活动被评为全国2023年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优秀案例。服务好“一老一小”群体,“五进”活动走进了养老院、老年公寓等,针对老年人健身需求,创编了“坐式八段锦”课程,提供更精准的教学服务。
关爱特殊人群,苏州体育局、苏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联合苏州图书馆开展“我是你的眼”志愿服务,指导视障人群学习八段锦,讲解得更细致,难度大的招式要简化或变式,还特别请来志愿者当“模特”,视障人群通过触摸感知姿势和动作。
除了“送上门”的科学健身指导,苏州市体育部门连续16年在公园、广场等地设立“全民健身系列大课堂”免费教学点,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定期传授健身运动知识。
科学健身指导的关键是人才,构建完善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体系,必须壮大科学健身指导人才队伍,提升人才队伍的驱动力。苏州构建人才队伍培训体系,整合健身、营养、医疗相关领域人才资源,打造了包括体育科研人才、运动技能指导人才、医疗卫生人员等在内的专家团队,提升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质量。苏州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已突破5万名,他们活跃在全市七千余个晨(晚)练健身点上,义务从事科学健身指导服务,被誉为市民身边的健身教练。
截至目前,苏州已有5家单位获评江苏省运动促进健康中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苏州市体育部门以市民健身中心为载体,创新打造了依托公共体育场馆的运动促进健康中心样板工程,以体育优势做强康复“硬实力”。通过整合国民体质监测、体科所等领域资源,完善运动健康人才队伍,聘请运动康复专业技术人才和运动康复治疗师18人。去年,为群众提供运动指导建议1600份,康复治疗服务1200人次,全年运动健康监测约1万人次。同时坚持合作共赢,做精康复“大品牌”,挂牌“苏体健身”体教一体化培训基地13家,与学校合作开展体质筛查、健康监测,开展中小学生体质监测、脊柱侧弯筛查等体教卫相关活动,去年完成中小学生监测2520人次。
当前,苏州正全力创建全国全动健身模范市。正如苏州市副市长季晶在创建动员部署会上所言,“创建”不仅是对全民健身工作的一次全方位检视,更将成为契机和抓手,通过“创建”切实提升苏州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真正让广大市民成为“创建”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共享体育事业发展成果。(转自7月17日《中国体育报》05版)
国家体育总局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2号邮政编码:100763联系电线网站联系电线